2018年,美国已经嗅到了风险,美联储开始制定对抗风险的政策。2019年,中美贸易出现了第一次激烈对抗,随后疫情爆发,全球进入一个新的周期,虽然中国在贸易上获得了一骑绝尘的领先优势,但是很快这种优势又失去。传统金融领域的领袖型人物像突然苏醒的远古人一样,开始发表自己对世界经济的观察,他们惊人的得出一致的结论,“新冠疫情不是简单的疫病大流行,它会彻底重塑世界格局”。在我看来,这只是一种委婉的说辞,他们的真实意思是,整个世界经济正在走向崩盘,而且这个速度很快!随后,中美贸易对抗升级,美国对中国的封锁,以及中国的突围,从芯片到新能源汽车,从航运到页岩油,从中东投资客到中国一带一路,从美国总统的戏剧性交替上台到以巴冲突,从美联储硬扛不降息到非农数据乱象,从中国4万亿放水到美债危机……短短6年之间,“重塑世界格局”的预言已经成真。在这场宏大的你全球化危机背后,是全球经济的根本——货币——出了问题,而一场货币战争的洗礼,将彻底解决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绝大部分问题。而这个趋势,在2008年就被一个叫中本聪的人看透。
什么是稳定币?
在理解什么是稳定币之前,必须要理解什么是类似比特币一类的数字货币(或者叫加密货币)。
数字货币所对应的是法币,也就是各家央行(或央行授权的机构)所发型的货币,在中国是人民币,在香港是港币(由多家机构联合发行),在美国是美元,在欧洲是欧元,在英国是英镑。
从传统理论出发,货币是一般等价物,其供应往往由锚定物决定。在以前和黄金锚定,之后与石油锚定。但2008年前后,这种锚定关系逐渐崩溃,法币的供应完全由政府根据市场经济的情况来决定。在这种超发之下,传统的货币政策,降息降准等手段,逐渐失去掌握经济航向的能力。
以货币为基础的金融,也出现了问题,投资、负债、流通性等等,传统金融的规律越来越混乱,全球金融的风向标——美联储,再也不能以一个小调整,左右金融走向。中国自2024年开始,出现严重的滞胀,实体一片哀嚎,而深入分析,则是金融的败烂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,房地产暴雷、制造业劣币驱逐良币、互联网停滞、失业、公信力式微等等,早些年错误的金融决策,让中国走向类似日本30年前的历史境遇。
2008年,化名为中本聪的神秘人物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,重新设计了货币,包括了货币的发行、信任体系、共识机制、交易、信用等等一套全新的模式,随后以太坊在此基础上改进了合约机制,整个数字货币生态的以完善。但在10多年时间里,比特币被作为投资品,没有起到货币的流通作用。今天,一枚比特币来到了10万美元的级别。
在比特币一类的数字货币的发展过程中,一直被各国政府高度警惕。一方面是其代币融资模式出现了非常多的风险问题,另一方面是其匿名性所带来的洗钱风险。在政府的主导下,基于比特币底层技术“区块链”的联盟链迅速发展,但由于其政府属性,仍然是传统货币模式,只在银行、金融等机构间被政府强制推行。
而在民间市场,作为投资品被交易,基于区块链技术衍生出了NFT、Web3等领域。稳定币也是在这种场景下被提出。由于数字货币被广泛作为投资品,在实际市场中,失去了货币属性,比如它在一天内与法币之间的汇率可能达到0.1%的波动,这对正常的交易而言,波动太大了。为了解决这种波动性,稳定币被推出,模仿比特币的所有特性,但是替换了其发行模式。比特币的发行总量是固定了,无限趋近于2100万枚(经过迭代后可以进入二周目发行周期),而稳定的发行没有上限,但是也受到发行机构的控制。
2014年,泰达公司(Tether)发行了第一枚稳定币 USDT(泰达币),其与美元 1:1 挂钩,标志着稳定币的诞生。
理论上,泰达公司每发行1USDT,就会存入1USD储备金。这也意味着,USDT与法币的汇率是固定的,失去了投资属性,具备了货币属性。
但在2025年之前,稳定币仍然是币圈的万物,虽然泰达公司已经上市,但是其风险性仍然不可小觑。直到2015年2月,美国推出《GENIUS 法案》,旨在建立支付稳定币的全面法律和监管框架。GENIUS法案,意味着经过审查备案的稳定币,将具备与法币等同的合法性,可作为通用货币在市面上合法的参与整个社会的货币运作。2025年5月30日,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宪报刊登《稳定币条例》,正式成为法例,中国也步入稳定币时代。
稳定币对货币的重塑
消息通道中有一个声音,指出美国急切推行稳定币法案,是因为美债问题。这里姑且不讨论这个说法是否合理,我们从更大的视角,来审视全球各国推出稳定币法案的影响,从而来反推原因。
虽然比特币合法化长期被各国政府打压,各国专家以前一致认为这个东西是庞氏骗局,只会昙花一现。然而,一旦一个事物运行20年,不仅没有消退,而且整个生态在发展中还越来越强壮,就意味着这个东西可能没有一开始想的那么简单。
我们认知去思考,为什么数字货币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得以存续?这个问题及其复杂。因为从本质上,比特币已经脱离了其白皮书的货币属性,整个数字货币世界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已经非常模糊。同时,通过发行垃圾代币来融资的套路,也已经不再能忽悠到人了。而比特币站上10万美元高位时,投资属性也基本到顶了。我们肯定会有疑问:(在不被政府认可的情况下,)这些人搞数字货币,究竟是为了什么呢?
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古往今来的道理,“人不会为了没有利益的事折腾到底”。首先,很多做数字货币的技术公司,他们同时会涉足合约、NFT、Web3等领域,甚至与政府、银行等机构合作,在技术上参与联盟链。因此,这类公司并不会完全退出。其次,交易所、矿池等公司是既得利益者,有的甚至已经上市,高昂的手续费足以维系它们持续发展。再者,市面上还存在一些基于数字货币的偿贷公司,他们真的在推进其货币属性,这类公司虽然活的很惨,但是它们还是寄希望于将来。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美国和中国是比特币的最大投资者,政府手中拥有最大的储备,这意味着一旦比特币可以作为偿贷手段,他们可以成为最大的受益者。最最最后,类似马斯克、川普一类的富人或企业,他们直接持有或间接投资,使得在复杂的环境下,他们愿意帮助哪些想要推进数字货币合法化的人或公司。
在各种因素的促使下,数字货币合法化,能给很多个体及其团体带来丰厚的回报。然而,从另一些人来看,一部分人的得利,则是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夺。因此,比特币直接合法化是不可能的,而稳定币则成为核心突破口。
特别是在美国,很多大公司,包括实体公司(如沃尔玛)和金融公司,他们逐渐意识到,他们与美联储之间存在对抗关系,在大的经济环境下,美联储的经济恢复策略,与这些公司本身的生死存亡,可能存在错位,摆脱美联储自己救自己的命,就需要一个突破口。这在川普反复催促美联储降息,而美联储一拖再拖这件事上,就体现的非常明显。美国(政府和企业)缺钱,是不争的事实。
通过货币改革,以挽救美国企业,成为稳定币法案的直接的效果。能够发行稳定的企业,虽然不直接印钱,但是通过稳定币融资,吃储备金利息,甚至有可能的话,将来法案修正,以债作为储备金,那么这些企业就可以凭空多出一部分钱,解决当下燃眉之急。
稳定币对金融的重塑
在融资端和投资端,稳定币本质上是代币,具有极强的金融属性。资产上链,信用透明,投资机构的风险降低;信息透明,直接面向投资机构,融资企业也更便捷。
一旦成为可被广泛接受的偿付手段,那么稳定币会对传统企业带来巨大影响。稳定币虽然不是由央行直接发行,但是与当地法币挂钩,意味着具备流通性。传统银行吸纳储蓄的能力会越来越弱,特别是个人储蓄,目前全球各地的银行储蓄利息都非常的低,有的甚至没有利息。而作为支付手段,包括中国在内,依托银行的支付又非常多,但是又并不方便,特别是跨境支付场景下。中国已经实施多年大额资金管控的政策,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防诈骗,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资金账户不透明而带来的脏款流通问题。虽然数字人民币推行很多年,但是并没有成为主流支付工具,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。而稳定币是基于区块链的代币,意味着账户交易的透明化,依托技术手段,风控更加方便,成本也更低。普通人,特别是一些做生意的小老板,会非常乐意尝试这种低成本的偿付手段。
银行融资式微的同时,是企业融资成本的降低。稳定币合法化加速了真实世界资产(RWA)的链上迁移。一家企业,通过其链上资产的评估,可以较为公开合理的进行估值,企业融资依托透明数据,相对来说还更靠谱。
普通个体用户持有稳定币,核心需求在于数字货币的便捷性。根据部分法案,稳定币是不允许产生利息的,这也就意味着个人不能将持有稳定币视为“储蓄”行为。但是,个人良好的交易记录,却可以获得金融机构更好的授信,透过链上数据,金融机构对个人的信用评估也更加准确。
金融的本质是信和贷,信是基础,贷是发展的手段。稳定币的数字货币属性,让金融数据、交易、资产等更加透明,这不仅是对金融机构的风险保护,更是对全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有力保障。
目前,全球各国的金融都非常的脆弱,金融系统性风险不是一国两国的个体性问题,而是全球的整体性问题,一个南太平洋上的小岛国发生金融崩溃,有可能传导为全球的金融系统破坏的连锁反应,更别提美国这样的全球金融风向标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全球性的金融问题,这是值得人类反思的问题,如果不是过去10多年,特别是08年之后,全球各国政府、央行的政策性牺牲,不会换来如今全球整体的金融脆弱。而数字货币的合法化,一方面冲击了现有的金融体系,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攻击现有金融系统,另一方面又是全球摆脱金融摇摇欲坠风险的一剂良药。在数字货币特性的加持下,如果良性发展几年,全球金融体系会由混沌,对某些大公司摇摇欲坠的担心,以及对隐藏在水下的垃圾公司的毫不知情,转变为整体性透明的金融体系,届时,哪些公司该被淘汰,哪些公司该被惩罚,哪些该被扶持,都可以通过数据来决策。甚至在股票交易市场上,都能起到防作弊的风险降低效果。
稳定币对全球商业的重塑
就像AI对工作场景的重塑一样,数字货币会重塑商业场景。商业的参与者B方、C方、平台方、政府,都会因为稳定币的使用而改变商业偿付的实际流程,很多当下非常复杂的商业或交易行为,都会被简化。
虽然不同国家批复的稳定币,锚定的标的不同,但是由于稳定币本身是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交易的,因此不同稳定币之间,又可以通过比特币作为桥梁进行兑换。例如美国用户受监管影响,持有USDT比较方便,而持有香港的稳定币比较麻烦,此时,他可以通过交易所,将USDT兑换为BTC,再将BTC偿付给香港的卖方,香港卖方再在交易所将BTC兑换为本地稳定币,即可完成跨境的交易。虽然中间需要通过BTC来完成交易,但是对比现在的跨境支付所经历的汇兑手续服务费而言,已经是非常节省成本了。(不过由于香港是国际金融市场,可自由兑换美元,所以并不是最合理的例子,如果大陆将来上线稳定币,则是最佳案例。)而拥有稳定币,相当于拥有现金,可在本地自由消费。
在消费市场,使用稳定币作为支付手段,可以弥补支付牌照过于集中的问题。例如国内的大型超市,是人们日常消费的主要场所,通过发行自己的稳定币,再结合已有的便捷支付交互,可以让超市购物场景做到更加有科技感的支付形态。基于区块链的特性,这种新形态的支付,不仅可以更可靠,而且可以更自由,例如无需收银的无感交易,超市小票数据直接上链,真正做到每1分钱都花的明明白白。
在产业链上,上下游企业之间通过稳定币偿付,每一笔都清清楚楚,上游企业的偿付能力也可以通过数据计算,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暴雷风险。
在跨境领域,无论是大宗贸易,还是小个体电商,都可以通过稳定币来降低风险,同时又扩大了不同国家地域的客户群体。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,出海收款也不再是卡点,同时税收还有了非常明确的流水依据,逃税也逃不掉。
除了偿付,数字货币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合约。无论是企业与企业,还是商户与消费者,通过合约可以降低风险。例如一些符合合约特征的业务,直接通过合约来完成,既确保来交易的安全性,又避免了沟通所带来的时间浪费。这些都会使得我们这个世界的商业运作更加高效流畅。
当下稳定币存在的问题
虽然美国已经发布了GENIUS法案,欧洲、香港也相继出台,中国大陆、巴西、印度等也有了对应的政策,但是我们还是必须认识到,目前来说稳定币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。
首先,各国的法律政策并不统一,例如稳定币储备金是构成,是否允许包含国债,是否允许包含其他投资等等。马克思曾经说过,如果利润有100%,那么商人可以毫无底线。一旦稳定币的发行机构找到了法律的漏洞,进行了无底线的操作,那么持有者们的经济损失可能非常严重。同时,不同法案的定义,也阻碍了全球金融和贸易的应用,例如在美国的合法行为,当货物进入另外一个国家,之前的行为就变成非法,这就给稳定币的应用增加了风险。
其次,稳定币作为加密货币,交易的匿名性还是会存在洗钱风险。目前市面上遇到脏款USDT的情况非常多,而作为发行机构泰达,以及各大交易所,在现有利益的驱动下,也没有决心解决这个问题。只有当法律政策逐步完善之后,才有可能解决。但同时,如果一旦需要法律政策来解决,那么又会遇到效率降低的问题,因此,这个挑战还是非常大的。
最后,由于刚起步,稳定币的市场竞争也非常大,以香港为例,能够进入首批持牌名单的企业或机构非常少,有的甚至需要多家机构联合持一个牌照。基础建设的不健全,让稳定币达到预期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包括支付手段、基金政策、投融资政策等等,而这么长的路,又可能会遇到新的风险。
结语
本文从稳定币的出现过程,详细聊了稳定币合法化后,对货币、金融、商业这三大领域的影响。21世纪20年代注定会成为人类历史上被重点刻画的一个时代,因为这个时期全球的经济衰退、逆全球化的同时,又遇到科技的爆发,注定会让接下来的几十年很不平凡。我们希望和平,爱好和平,但同时我们也要认清挑战,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的,我们要顺应潮流,拥抱趋势,并且作为个人,我们积极的根据世界的变化,调整策略,营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。
2025-08-09 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