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没的人不曾来过

广告位招租
扫码页面底部二维码联系

从2010年开始,我开始写自己的独立网站博客,过去的14年中,我逐渐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不足。同时,我相信阅读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中,有很多和我一样有相同的情结,就是对过去的事情“耿耿于怀”,放不下。例如,在一个宁静的夜晚,睡不着,就会思考,当初自己选择读文科/理科,自己的人生会不会不一样。诸如此类的,在过往的人生中的一些决策,总是对自己的决定做出另一方面的假设。

今天,我在查看博客的友情链接列表时,一个个打开,发现,其中已经有非常多的朋友不再更新了,甚至有些已经打不开。那些曾经每天都会互访的朋友,如今早已在时光洗礼后,毫无交集了。那些已经打不开网站的,或者打开域名跳转到其他一些不友好网站的,实际上,我反而很好理解,因为他们已经放弃了更新和管理自己的博客网站,他们已经过上了一种新的生活,在新生活中,不需要博客来表达自己。不是很好理解的是,有些博客的更新最后时间是在2021年甚至更早,但域名和网站都可以正常访问,这说明这些博主们在过去的几年,一直在为网站续费。这种已经不更新,却仍然在续费的行为,我也曾坚持过,我曾做过一个网站utubon.com,在2015年工作后就没有更新,知道2022年才停止续费,由于这个域名年龄老,现在被另外一个人注册,甚至抓取了我以前网站的内容。

我们对过去的事情非常在意,以至于我们在考虑做一件新的事情,或者做一次新的决策的时候,我们会把过去所做过的投入作为非常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。比如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,我会想,既然我以前对历史如此感兴趣,而且已经因此选择了读文科,那么我选择的专业当然应该考虑历史学。于是我在读大学的时候,选择了历史学专业。但现在回头来看,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决定。这种已成既定事实的条件,就是所谓的“沉没成本”,而我们基于这些事实来做决策,就是把沉没成本作为成本的一部分,甚至是占了大头。今天,我认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,“沉没成本不是成本”。我们把过去的既定事实,误认为是成本,因此,会在决策的时候,认为某一方面的成本过高,而最终做出错误的决策。

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性,人性的本质,是对固有认知的惯性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,过去的自己塑造了现在的自己,或者经常听说的“原生家庭”决定了这个人的人格等等。因为这种惯性,让很多人无法脱离当前的现实,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
这种决策不仅仅适用于商业行为,也适用于人生决策,例如是否选择在某个城市定居,是否与某个人结为人生伴侣,是否选择独立自由的工作模式等等。世界上任何一种行为,都在其他人身上发生过无数次,只是做决策的当下,我们认为自己的情况非常独特。

例如有些人总是无法跳脱过往的恋爱关系,因为他们把在过去恋爱中的投入认知为一项成本,一旦投入了成本,那么必然追求等价值甚至更高价值的回报,于是他们希望已经失去的恋人可以回来找自己,摒弃前嫌,继续在一起。而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一人性切面,如果你在创作短视频时,加入“遇到10年前的初恋”这样的元素进去,就可以快速抢夺观看者的情绪,因为这正好符合他们的认知习惯,他们会因为视频情节感到情绪上的共鸣,即使视频的拍摄手法非常的烂。

同样,我们还会怀恋自己的发小、曾经的同学或室友、曾经在一起组成小团队的其他成员,即使他们现在再也不可能与自己有任何生活上的交集。因此,我们看到有些短视频以此为切入点,加入“遇到10年不见的上铺兄弟,竟是亿万富翁”这样的元素。

我们要相信,在这个世界上,很多事都是巧合的,但是再深挖就会发现这些巧合是必然。

既然如此,我们要学会跳脱出这种惯性,在做基于沉没成本的决策时,停下来,思考我是否需要这样做。例如,我曾经做过的傻事,因为商家赠送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盒子,我舍不得丢掉,于是为了用上它,我又买了一株植物把它种在盒子里。原本这个盒子是赠送的,没有价值,但是因为它的存在,我忍不住又做出了更多的消费行为。如果我足够明智,就应该告诉自己,这个盒子并不是我需要的东西,我应该把它丢掉。

认识到自己需要什么非常重要,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拒绝(即学会说“不”)。

今年我从腾讯主动离职,没有任何补偿。虽然没有补偿,但是我的离开非常的开心,因为我知道自己已经不适合在大公司工作,或者说我对“打工”已经感到厌倦,我需要的是一种自由的工作方式,但是在腾讯,我无法得到我需要的。虽然我在腾讯已经投入6年的时间,如果坚持到被裁员,或者坚持到退休,在经济上肯定可以获得非常不错的回报。但是,如果把这些已经存在,或者未曾得到的部分作为成本,去做决策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痛苦。而如果抛开这些去看,它已经无法满足我对工作的期望,同时我在心理上已经开始抵触,如果坚持忍着,我的身心都会受到巨大的折磨。这个时候,我抛开了6年的成本,做出了当下的决策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

我们在做下一步分析的时候,一定要秉持“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”这样的思想,我们所做的分析,一定是基于当前的形势以及财务上的预算,而非“按照过去的经验或行业的规律”。这样的思想对我们做很多事都很有帮助,大到公司决策,小到买哪支股票。

当然,这和不顾一切的“说走就走”还是有区别。两者依赖的条件不同,不考虑沉没成本的前提是,收集到当前形势下的足够信息,是在决策中摒弃到所有因素中的部分的行为;而“说走就走”则是基于对未知的好奇,大胆的进行探索的行为。我们应该在决策时区分清楚,不要用“说走就走”的模式来代替剔除沉没成本的决策模式。

最后,当我们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,我们常常会有一些感叹,我们甚至会害怕,但是,朋友,其实你不需要,也许你只是觉得遗憾,并不是完全没有准备。如果你已经做好了自己,那么不妨安静下来,抛弃杂念,做好当下就好。

2024-08-27 1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