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冒泡?拯救程序员的事件捕获

如果你不喜欢广告,请收藏我的网站,下次在网站中搜索
用真金白银赞赏有价值的内容,请通过文末二维码打赏

在我们开发中,我们总是会说,对某个事件进行监听,事件发生的时候,可以执行某些回调函数,云云。那么,究竟什么是事件?我们经常听到“事件冒泡”,那么它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呢?在整个逻辑中,一个事件是怎么传播的呢?本文就详细阐述一个事件从发生到被响应结束的整个过程。

什么是“事件”

事件,是依据web标准,文档或浏览器窗口主动或被动的交互瞬间。事件是js代码响应用户操作,或窗口变化的桥梁,没有事件,web就无法提供响应用户操作,提供用户需求功能的能力,因此,是web中非常关键的机制。事件可以通过侦听器来侦听事件的发生,并且挂载回调函数,实现事件发生时执行回调函数,在回调函数中执行对事件进行响应的动作。

事件类型

事件分为两类,即用户主动触发的事件和文档或浏览器被动触发的事件:

  • 主动事件
    • 鼠标事件:click, contextmenu
    • 滚轮事件:mousewheel
    • 文本事件:input
    • 键盘事件:keydown, keyup
    • 合成事件:compositionstart, compositionend
  • 被动事件
    • 焦点事件:focus, blur
    • 尺寸事件:resize
    • 滚动事件:scroll
    • 加载事件:load, unload
    • 变动事件:DOM结构或属性发生变化,如DOMNodeInserted

上面列举了一些事件名,但并不齐全,这里可以说明的是,有些事件,是用户通过设备输入带来的,另外有些事件是浏览器根据实际情况,自己产生的。例如焦点事件,它并非用户主动触发的,而是浏览器在用户用鼠标点击或键盘操作带来的关联事件,同样,resize和scroll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但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事件,都可以被侦听。然而,由于不同浏览器的实现方式不同,而且事件本身的标准也存在缺陷,因此,在实际编程时,如果希望兼容更多浏览器,还需要去了解不同浏览器的不同。

事件流

一个事件发生,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,而这些影响不是一瞬间并发结束的,而是有一个过程,它的影响具有传播的特点,具有一个先后顺序,因此,我们用“事件流”来概括这一系列的影响。

在历史上,浏览器的发展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。不同浏览器厂商却在事件流这个点上有一个共识,那就是一个事件发生时,并非只在被作用的DOM元素上发生,而是会被传播。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,因为DOM元素不是独立存在的,整个DOM树是不可分割的,因此,一个事件发生了,那么和被作用DOM元素相关的其他元素,也会被该事件影响。

事件冒泡

IE开发团队提出了事件冒泡的概念。他们认为,一个事件发生,是作用在某个DOM元素上的,而该元素牵动着所在树分支的所有父级元素,因此,事件在该DOM元素发生之后,会往它的父元素传播,而它的父元素上发生该事件之后,依照同样的原因,也会往自己的父元素传播,直到最顶级元素。

事件捕获

Netscape开发团队则不这么认为,他们认为,一个DOM元素首先是存在于一棵DOM树上的,一个事件发生,应该首先是这一棵DOM树发生了该事件,其次是它的目标分支的顶级顶点的DOM元素发生该事件,依次发生,最终才在目标元素身上发生。这样的思想带有一点哲学意味,当你想改变一粒沙子的时候,你首先是改变了这个沙堆。

标准事件流

为了解决浏览器之间的差异,web标准重新梳理了事件流过程,形成了现在几乎所有浏览器都采用的事件流模型。在现在的事件流标准中,一个事件的发生分为三个阶段:

  1. 事件捕获阶段
  2. 处于目标阶段
  3. 事件冒泡阶段

但是在实际编程的时候,浏览器合并了后面两个阶段,所以,实际上,在编程中,只有:事件捕获阶段和事件冒泡阶段。而由于处于目标阶段被放在事件冒泡阶段,所以,我们实际编程中,更多接触了事件冒泡,而对事件捕获知之甚少。

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标准事件流,我制作了如下图:

事件捕获和事件冒泡辅助示意图

首先把DOM结构理解为嵌套的盒子,当用户要触发内部的div的某个事件时,他首先要穿透最外层的document和body,才能到达div,这个穿透过程所带来的影响就是事件捕获的过程;而当div上的该事件被触发之后,会产生一个冲击波,从内向外传播,这个过程就是事件冒泡的过程。当然,这只是辅助理解和记忆的示意图。

事件处理程序

所谓事件处理程序,全部都是js代码,即在事件发生时,执行这段js代码,来对事件进行响应。

指定方式

我们可以通过3中方式来对事件进行响应,给事件提供事件处理程序,执行特定的js代码。分别是:

HTML事件属性

在HTML代码中,通过特定的属性来对事件进行响应。例如:

<a href="#" onclick="alert('ok');return false">test</a>

属性值是一段js代码,因此,要考虑转义字符问题。另外,在这段js代码里面,内置了一个event变量,它和下方回调函数参数event一致。

DOM事件属性

在js中获取DOM元素,直接给该元素添加事件属性,使之为一个函数,在函数中进行响应。例如:

const btn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'#button')
btn.onclick = function(event) {
  alert('ok')
  return fasle
}

绑定事件方法

在js中获取DOM元素,并调用它的专门用来绑定事件回调函数的方法来指定响应程序。例如:

const btn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'#button')
btn.addEventListener('click, function(event) {
  alert('ok')
  return false
})

addEventListener的第三个参数可以用来指定该程序被调用的事件流阶段,简单的设置为true时,就可以在捕获阶段执行该函数。当然,它还可以是一个对象,可以对执行方式进行更多的配置。

事件对象

上文提到的event就是事件对象,它是事件产生时由浏览器创建的一个对象,包含了很多信息。

最常用的是target,即事件的目标DOM对象。另外还有一些信息也挺有用的。需要详细解释的是preventDefault(),stopPropagation()和stopImmediatePropagation()这三个方法。

preventDefault用于取消事件的默认动作。部分DOM对象在某些事件被触发时,会有一个默认响应动作,例如a标签的click被触发时,会实现页面跳转。而在事件处理程序中,调用event.preventDefault()就可以取消这一默认动作。stopPropagation用于取消进一步捕获或冒泡,但是当前的对象绑定的事件处理程序还是会执行完毕。stopImmediatepropagation用于取消进一步捕获或冒泡,并且阻止剩下的所有回调函数执行,也就是处理程序执行完当前函数后就结束整个事件流。

事件关联性

某些事件之间具有关联系,在调用event.preventDefault()时有限制。例如,在mousedown的回调中调用,就不会有click事件发生,例如在touchstart的回调中调用,就不会有后续一系列touch事件,例如在keydown的回调中调用,也不会有后续的key事件。

事件委托

也叫“事件代理”,简单的说,由于存在标准的事件流机制,因此,我们在对一个事件进行响应时,不一定必须将它的回调函数绑定在事件发生的DOM元素上,而是可以绑定在事件流传播路径上的任意一个元素上。例如:

<ul>
  <li>1</li>
  <li>2</li>
  <li>3</li>
</ul>

我们想让点击每一个li都执行相同的回调函数,我们可以在每个li元素都绑定click的回调函数,但我们也可以这样:

const ul = document.querySelector('ul')
ul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 function(event) {
  const target = event.target
  if (target.parentNode === ul) {
    // ...做你想做的事情...
  }
})

虽然我们可以写一个遍历去为每一个li进行绑定,但是这样会增加内存负担,而通过事件委托方式,可以降低内存负担,而且也可以实现一些比较酷炫的功能。例如,我们需要收集每一次click事件的一些信息,我们可以在document上委托click事件:

document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 (event) => {
  const { clientX, pageX, screenX, target } = event
  // ...
})

正是这一特性,react依靠这个实现了自己完整的一套事件系统,用以提升事件处理的性能。

不要忽略事件捕获

在实际中,应用的开发者会毫不犹豫的使用stopPropagation来阻止冒泡,这是太常有的事情了。如果这样,那么依赖上述的委托就可能遇到问题。但是,我们忽略了,我们可以在事件捕获阶段这样去做。由于我们开发者大部分都会在冒泡阶段去调用stopPropagation,因此,在捕获阶段,我们仍然可以取到需要的信息。这就是事件委托的有趣之处。

不支持冒泡的事件

事件委托听上去非常美妙,但是在使用的时候,要小心那些不参与事件冒泡的事件。不支持冒泡的事件有:

  • window上的所有事件,因为没有可以往上冒的对象了,例如load, unload, scroll, resize
  • focus, blur
  • mouseenter, mouseleave
  • DOMNodeInsertedIntoDocument, DOMNodeRemovedFromDocument

具体来说,W3C对DOM事件都作了规定,event.Bubbles为false的,都不是冒泡事件,也不会冒泡。

其中比较麻烦的是focus和blur不支持冒泡,这样,我们就无法通过事件代理获取focus信息了。然而,虽然我们无法通过冒泡代理,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捕获阶段的代理来获取:

<!DOCTYPE html>

<input id="textinput" />

<script>
document.addEventListener('focus', function(event) {
  console.log('捕获:', event)
}, true)
document.addEventListener('focus', function(event) {
  console.log('冒泡:', event)
})
textinput.addEventListener('focus', function(event) { // textinput可以直接使用
  console.log('处于目标:', event)
})
</script>

黏贴执行上面这段代码,你会发现,当input获得焦点时,可以被第一段和第三段代码响应,但不能被第二段代码响应。这就是这篇文章题目的由来,万万不要忘记“事件捕获”这个标准机制。

小结

本文并没有详细阐述每个事件,而是着重讲解标准的事件流,以及在这个事件流模型中,事件捕获的好玩性。我们在前端开发中,不应只关注事件冒泡,而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去使用事件机制。

2019-02-17 5293

为价值买单,打赏一杯咖啡

本文价值52.93RMB
已有1条评论
  1. momomao 2019-09-25 21:00

    这是我见过的讲的最好最全的事件流。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