简单package的简单构建脚本

在前段时间,我把之前写的几个package重新命名为hello开头的包,例如hello-storage, hello-events, hello-worker,这些包非常基础,不依赖任何第三方包,就是用基础的api来实现的,因此,代码非常简单。面对这种随即编写,随即打包发布的package,我采用最小化的方式进行发布。

一个包,在发布的时候,其实最重要的是考虑用户(开发者)使用这个包的使用场景,如果不考虑,直接给源码就行了,干嘛还要进行构建发布呢?所以,对于我而言,主要考虑两点:

  • 模块化
  • 代码兼容性

-

模块化是指用户可能在不同的模块规范下使用你的包,目前而言,有amd, cmd, commonjs, es6 module这几种,另外,还要考虑在浏览器中直接使用<script>标签引用脚本(没有模块化环境)。针对这点,我采用umd的方案,但是代码是自己写的,我的源码是es6 module,因此在导出的时候使用export default,但是在其他模块化规范下,并不需要default这样的接口,因此要直接export整个模块,因此,我的方案就是,对于要直接引用es6模块的用户,建议他import源码文件,而其他模块化规范下,引用dist文件:

// ES6
import HelloEvents from 'hello-events/src/hello-events'

// CommonJS
const HelloEvents = require('hello-events')

// 由于webpack在打包时能正确处理export default的问题,因此如果使用webpack,可以
import HelloEvents from 'hello-events'

对于开发者而言,这种解释应该是非常容易理解的。使用习惯上也不会造成困扰。那么怎么来实现这套方案呢?我在代码中采用umd的方案实现:

!function(root) {

// ES6代码转码之后放在这里

if (typeof define === 'function' && (define.cmd || define.amd)) { // amd | cmd
  define(function(require, exports, module) {
    module.exports = HelloEvents;
  });
}
else if (typeof module !== 'undefined' && module.exports) {
  module.exports = HelloEvents;
}
else {
  root.HelloEvents = HelloEvents;
}

} (this || window);

这得益于我以前写过omd.js。那怎么才能最终输出上面这个结构呢?我使用了gulp来做,并用上了我写的gulp-bufferify包来实现文件内容的修改。这样,当我使用babel把es6的代码转化为es5的代码之后,再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,就能得到上面这个结构了。

-

代码兼容性是指要考虑在不同浏览器版本中代码都能跑,主要是指一些es6新特性的降级,例如async函数。因为我写的这些pacakge的功能非常弱,不会涉及generator函数,也不会涉及symbol,因此其他大部分功能都可以用es5语法代替,并且找到对应的babel插件即可。

对于我而言,主要考虑到两个点:1.class语法;2.async/await语法;3. ...语法。这三个语法已经是我日常写作的必须品,因此在我的构建脚本里面,首先需要将这三个语法转化为es5语法。1和3使用babel-preset-env就可以自动解决,非常好用,2的话我使用了bebel-plugin-async-to-promises,它可以将async/await语法转换为promise,而preset-env默认使用bebel-plugin-transform-async-to-generator(将async/await语法转换为generator语法)和bebel-plugin-transform-regenerator(使用一个特殊的变量regeneratorRuntime来支持generator语法,这个变量需要你引入babel-polyfill),这两个插件和bebel-plugin-async-to-promises有冲突,因此要禁用默认选项,在.babelrc里面这样写:

{
  "presets": [
    ["env", { "exclude": ["transform-async-to-generator", "transform-regenerator"] }]
  ],
  "plugins": [
    "async-to-promises"
  ]
}

但是,其实这里对于开发者而言,是需要进行权衡的,比如说,我会在代码中随意使用array.filter, Object.assign等,这些新接口是es6新加入的,对于老版本的浏览器是不支持的。但是这些接口不会被babel转译,因此,我也不会特意在自己的代码中去实现这一块。之所以不自己在代码中实现这块,是因为这种接口很大程度上其他包也会用。对于使用包的开发者而言,他需要自己进行权衡,是不是要引入一个polyfill,如果他自己不想支持低版本的浏览器,就不用引入了。这样,可以保证我自己的包里面的代码是绝对干净,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运行的。

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,就是为什么不把async/await也留给上层的开发者自己去决定。这是因为这个语法没有办法用polyfill,你不可能通过一个polyfill让一个不支持async语法的浏览器变得支持。这就是权衡,如果我在自己的所有包里面都把这两个语法的转译代码写进去,那么最后,上层开发者的应用里面,就会有重复代码,这也是没有办法的,如果webpack等打包工具更加智能,就可以将这些重复代码提升作用域来实现减少重复的效果。

-

上面讲完了我所关心的两个点之后,下面要出代码了。不过别急。我们再讨论一个问题,就是有没有必要任何包都用webpack?答案显而易见,我现在开始不大喜欢webpack,我越来越觉得webpack应该是一个应用层面进行打包时才用的上的工具,对于一个package而言,不应该进行打包,而是以原始的module文件间引用关系对外使用,只不过需要做上述两个点的处理。

好了,上代码:

// 安装对应的npm包
$ npm i -D babel-core babel-plugin-async-to-promises babel-preset-env gulp gulp-babel gulp-bufferify
// 构建脚本 build.js

var gulp = require('gulp')
var bufferify = require('gulp-bufferify').default
var babel = require('gulp-babel')

var namespace = 'HelloWorker' // 修改为自己的ClassName,一定要跟源码里面的class名对应
var entryfile = 'src/hello-worker.js' // 修改为自己的入口文件

gulp.src(entryfile)
  .pipe(babel())
  .pipe(bufferify(function(content) {

    content = content.replace(/Object\.defineProperty\(exports,[\s\S]+?\);/gm, '')
    content = content.replace(`exports.default = ${namespace};`, '')
    content = `
!function(root) {

${content}

if (typeof define === 'function' && (define.cmd || define.amd)) { // amd | cmd
  define(function(require, exports, module) {
    module.exports = ${namespace};
  });
}
else if (typeof module !== 'undefined' && module.exports) {
  module.exports = ${namespace};
}
else {
  root.${namespace} = ${namespace};
}

} (this || window);
    `
    content = content.trim()
    content += "\n"

    return content
  }))
  .pipe(gulp.dest('dist'))
// 进行构建
node build.js

这段构建脚本非常简单,稍微花点时间就读懂了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,比如路径问题,比如namespace那个地方。总之对于我自己而言,非常简单的包都会采用这样的模式去做。